對于科技創新,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,不論是四月份到廣東考察,還是不久前的河北、陜西之行,均多次提及、再三強調、反復要求,其重要性可見一斑。
\r\n
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是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的重點。筆者認為,在科技創新上,應當“破立并舉”,在消除思想和制度阻礙的同時,緊盯科技領域核心關鍵,方能實現突破發展。在此過程中,作為黨員干部,尤其是主抓科技工作的黨員干部,必須要高站位、肯讓位,且不失位,才能讓“科技之花”綻放得愈發絢麗,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走上闊步發展的“快車道”。
\r\n
登高而望遠,看得深且透,方能消除制約科技發展的思想障礙。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。從歷史上看,經濟大國不等于經濟強國,發展速度不等于發展厚度,技術落后比經濟總量落后更為嚴重,其造成的惡果,也許一時難以顯現,但總會凸顯爆發。落后就要挨打,這是歷史經驗,更是血的教訓。中國的近代史便是生動的實例——被堅船利炮轟開的國門,一條條不平等條約的簽訂,列強肆無忌憚的侵略與屠殺……以史為鑒,讀好歷史“教科書”,才能更好征戰科技“新賽道”。而放眼當前世界,以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重塑全球經濟結構,當經濟航道完成由拼“資源”到拼“科技”的轉變,不“轉舵”的船極有可能“觸礁”。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,中國“威脅”論甚囂塵上,被挑釁、被污名化之事時有發生,華為、字節跳動等企業受人針對……中國的國際發展環境并不樂觀。因此,作為黨員干部,絕不能夜郎自大、坐井觀天,歷史教訓要吃透,世界局勢要看清,必須增強憂患意識,敏銳把握發展趨勢,以等不起、坐不住、慢不得的心態抓實做好科技工作。
\r\n
兩條腿走路,走得穩且實,方能沖破阻礙科技進步的制度藩籬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會議、書籍中鮮明指出,我國科研成果封閉自我循環較為嚴重,科技創新“孤島現象”、“部門領導拍腦袋、科技專家看顏色行事”、“我國科技人員和機構分散、重復、低效”等問題客觀存在,不容忽視。在歷經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艱難探索后,我國尋覓出解決經濟發展難題的重要路徑,在破除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時,也有一條類似的路徑,即“政府”和“市場”協調配合,“有效市場”和“有為政府”有機結合。一方面,政府要“不失位”,做好組織、引領、統籌,此乃“進”策。即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,發揮“集中力量辦大事”的制度優勢,引領科技創新朝“四個面向”蓬勃發展。另一方面,政府要“肯讓位”,減少不必要干預,少“開會走過場”,少“調研搞形式”,此乃“退”策。減少不專業、無技術根底的“亂指揮”,將科創舞臺讓給市場,把聚光燈從領導干部移到企業主體上,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。進退相宜,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,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,方能從容有度、協同并進,走好科技創新路。
\r\n
瞄準關鍵點,發力快且準,方能匯聚推動科技騰飛的澎湃動力。核心技術被“卡脖子”,發展將“窒息無力”,關鍵領域遇“攔路猛虎”,畏縮不前則必敗無疑。不論是內部的技術瓶頸,還是外部的技術封鎖,都要勇于面對、辯證看待,尋取勝之道。自主創新最為重要,對于關鍵核心技術,市場換不來、有錢買不到,必須擺脫依賴、自主研發,實現更多“從0到1”的突破。只有牢牢掌握創新發展主動權,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,才能真正筑牢經濟、國防等各方面安全根基。自主創新不等于閉門造車,開放創新也有必要,廣泛開展國際科技交流、合作,不僅是看清差距的好機會,也是科技進步的一大途徑。對利于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、改善人民生活,且安全可控的國外技術,加以引進,消化吸收后再創新,將“科技舶來品”變為更加優化、適應國情的“中國新科技”。除開關鍵核心技術,國家實驗室、國家科研機構、高水平研究型大學、科技領軍企業等關鍵主體同樣至關重要,各主體要各司其職、各建其功,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、基礎研究突破、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、科技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齊頭并進,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。
\r\n
透視歷史、面向未來、剖析環境,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之路仍任重道遠,但要堅信,在不斷增強“四個自信”,把握“四個面向”,舉國齊心、萬眾同創的良好勢頭下,中國終將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搶占先機、拔得頭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:"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"、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、"益陽電視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圖片和音、視頻稿件),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
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: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,違者追究責任
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
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。新聞糾錯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